在還只讀到一半的時候,按耐不住先介紹了一下這本小說,當下這樣形容的,《#倒數10分又38秒》給我一種近似於觀賞《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》的感受。而 Elif Shafak 視角切換自如、洞悉人心的筆觸,講述了一個殘酷而溫暖的故事,那位陳屍於伊斯坦堡街道旁大型垃圾箱的妓女萊拉,也確實為遠在世界另一端的松子,透過童年記憶、人生遭遇以及旁人的目光層層堆疊,從她的死亡展開,紀錄一趟暖色調又滿是哀傷的人生回望。
⠀⠀⠀⠀⠀
部分研究指出,剛死之人腦部活動會繼續下去,有的人持續幾分鐘,有的人會長達十分三十八秒,那這段時間腦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,上演什麼樣的過往呢?
⠀⠀⠀⠀⠀
萊拉的一生,側寫了整個大時代的縮影。她出生在保守、僵化、父權且迷信的家庭,叔叔的狼爪扭曲了她的童年,父親的威權扼殺了她的希望,舉凡雜誌、音樂、呼拉圈等所有西方世界的事物都成了自甘墮落的象徵,即使身旁有著青梅竹馬的陪伴,萊拉依然難以掙脫牢籠與「不潔」、「被玷污」的心理陰影。雖然還不諳世事,她早已心知肚明,所謂「只因為妳覺得這裡很安全,不表示這是妳該待的地方」,迫使毫無求生能力的少女孤身來到伊斯坦堡這個傷痕之城,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墜入深淵,成了古老紅燈區裡某一扇窗戶的豔麗風景。
⠀⠀⠀⠀⠀
「萊拉認為一個人不可能有超過五個朋友。一個就很幸運,如果老天眷顧,可能會有兩到三個;除非出生在滿天星斗的晚上,才可能有五個 —— 五個一輩子就很足夠。」
⠀⠀⠀⠀⠀
不多不少,剛好五個患難與共的摯友,他們於伊斯坦堡的邊緣區塊相濡以沫,相互照應,以前各自在時代洪流浮沉,因為萊拉,才得以組成不同於血緣牽起的「水緣家庭」——自己打造的、人生後期才成形的歸屬。有時比家人還重要,有時帶著彼此走過苦痛,水濃於血的五個人眼裡的萊拉,才是我們真正認識的萊拉,好似松子最終領悟的希望,而這五個底層人物,也將為自己挑選的家人勇敢改寫結局。
⠀⠀⠀⠀⠀
「伊斯坦堡是個幻影,一個出了差錯的魔術花招。」
⠀⠀⠀⠀⠀
「伊斯坦堡是一座流動的城市。沒有任何事物永恆不變。沒有什麼安安穩穩。想必是幾千年前就開始了。」
⠀⠀⠀⠀⠀
城市是由人構築而成,他們經歷的一切緊緊鑲嵌在不停變動的土地上,來自各處的人們努力為自由、為世界奮鬥的身影,就是整座城市的呼吸起伏,美與惡並存,傷痕與光芒共同閃耀,就如《倒數 10 分又 38 秒》這部如假包換的大師之作,Elif Shafak 溫柔捕捉了伊斯坦堡最迷人而豐富的複雜脈動。